高考结束后,所有今年高考的孩子们,这篇文章可以做一个参考。做任何事情,第一步:定义清楚概念。
1 「选专业」是什么?
如果问一下家长,想让孩子选一个什么样的专业?
家长一定会说:容易就业。
换句话,就是能赚钱。
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份「钱多活少离家近」的工作。
事实上,这不止是家长的愿望,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。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付出少,赚的多。
但这可能吗?
可能,不过需要积累。
其实就一直是围绕这个方向:通过刻意练习,让自己积累赚钱能力,然后建立一个良性收入系统,最终获得「财务自由」。(详见《普通人有财务自由的可能吗?》)
从某个角度来说,这个就是一所另类的大学。
那到底有没有一种工作,可以付出少,赚钱多?
当然有。
我认识很多大佬,都是普通人,他们凭借自己的学习、努力,最终实现财务自由。
还有一些朋友,虽然现在没有财务自由,但未来 3-5年,肯定能财务自由。
因为他们走的是复利曲线,当然,也必须、只能是复利曲线——
一开始收入小,但越往后,收入越多,但付出的成本却越来越小,因为积累够了。
好了,那该积累什么?如何积累?
想清楚这点后,铆足劲头干就行了。
我们把这个思路,换到高考选专业——
选专业的核心,其实就是想清楚:哪些事情,能帮助孩子积累「建立良性收入系统」的能力?
然后,选一个能锻炼这种能力的专业,大学 4 年时间,大量重复刻意练习,把这种能力内化到身体里。
之所以要花 4 年时间学习、练习,是为了将来更轻松。
因为任何有价值的能力,学习过程都是复利曲线。一开始收获较小,到了拐点后,突飞猛进,收获急剧增大。这点可以看这篇文章《硬核烧脑学习指南,帮你把学习效率提升 10 倍》
当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,他大概率能自己创业赚钱。就算应聘到其他公司,也会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。
从大一开始,耐下心,多读书,多学习,多练习。
到了大四,把各种能力融会贯通后,到达复利拐点,就能更从容的应对社会竞争。
到此,我们已经厘清问题的核心:要选一个能积累赚钱能力的专业。
接下来,进入正题。
2 如何选专业?
选专业,目的的是大学 4 年积累赚钱能力。
这是一个复杂事件,受多个因素影响,主要有 3 点——
(1)城市
首要考虑因素:城市。
先考虑一线城市:北上广深。(这个大家一提就知道)
其次,新一线城市:成都、重庆、杭州、武汉、西安、天津、苏州、南京、郑州、长沙、东莞、沈阳、青岛、合肥、佛山。(这个我百度的)
如果一个分数,同时达到北京的二本大学,和西安的一本大学,那选北京。
为什么城市是第一要素?
答案:见识。
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,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有本书,就叫《见识》,封面有一句话:你能走多远,取决于见识。
吴军老师认为: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,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「见识」。
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,《普通人如何从职场进入互联网赚钱》:赚钱 = 见识 + 能力。
要赚钱,首先要提高见识:哪些事情能赚钱?用什么方法?如何做到的?难度怎样?
然后才可能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,深挖下去,提高这方面能力,最终落实到行动上,赚到钱。
方向对了,事半功 1000 倍。
当然,这里提到的比较功利,见识还包括其他更多方面,比如:更优秀的人,更好的资源,更广阔的世界等。
这些都有利于一个人更好的成长:看的越多,就知道世界越大,也会更谦逊,人的品性、思维都会变得不一样。
大城市在这方面,是有优势的。
比如,一个外国名人来中国,如果只在一个地方演讲,那肯定是在一线城市。
而且,大城市更公平,人只要有实力,就有发光的地方。
所以孩子在学校积累的东西,更容易发挥作用,也更容易挖掘到(赚钱)机会。
互联网时代,专业性的信息、知识,都能通过搜索引擎查到。
而线下的的资源、朋友、教育、设施、最新科技体验、新政策等等,都是在一线城市才能看到的。
这点其实很多大佬,比如刘润、半佛仙人等都讲到过。
有一本书叫《百岁人生》,里面就提到,未来,有想法、高技能的人,都会朝城市迁移,他们更靠近,于是就激发更多创意,经济价值也会更高,这个现象叫智慧城市。
所以,选专业的第一要素:城市。
(2)学校
第二要素是学校。
如果一个分数,同时达到好学校的不出名专业,和不出名学校的好专业。那选好学校。
首先,社会对名校更认可。
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,到社会工作后,基本没人关心你是什么专业,大家都会问,你是什么学校?
如果 2 个能力相当的人同时应聘,企业一定会招学校更好的人。
因为在企业眼里,名校的学生,其他方面都会更优秀,进入公司也更好培养。
其次,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很大。
名校的整体学校氛围更好,这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惯性https://t.zsxq.com/bYZbyR ——
当一个人周围的朋友都在读书,他肯定也会被影响,然后读书。
当一个人周围的朋友业余时间都在学习,他也会被影响,然后学习。
当一个人周围的朋友都习惯独立思考,他也会被影响,遇事习惯性自己思考。
反之,
当一个人周围的朋友经常逃课,他也会被影响,然后逃课。
当一个人周围的朋友业余时间打游戏,他也会被影响,然后被组队打游戏。
当一个人周围的朋友经常遇事就发火,他也会被影响,然后性情暴躁。
我们每个人、每天都被身边的人影响,都处在各种惯性中,不一样的是——
当你被好的惯性力影响,你会变得越来越好。
当你被坏的惯性力影响,你会变得越来越差。
之前说了,建立一个良性收入系统,需要长时间刻意练习。
如果一个人周围大部分是逃课、打游戏、随时发火的朋友,那他也大概率无法耐下心来学习。
他想要特立独行,自己读书、学习,就可能会被视为异类,这种生活要长达 4 年,是一种折磨。
所以,选学校,大于选专业。
(3)专业
最后一个要素,才是专业。
家长都希望孩子选一个好专业,学习 4 年毕业后,能找到一个【对口】的好工作。
但这种情况太少见了。
因为时代变化太快。
你可以问一下身边的人,谁现在的工作,是大学的专业,或者和专业有关。
几乎很少。
在大学选一个专业,等毕业还做那个工作,是不太可能的。
亚马逊的总裁贝佐斯说过一句话:我从不关心变化的东西,我只关心什么东西不变。
选专业也一样,应该就选那些基础、通用,任何行业都会用到的能力。
这些能力具备后,等碰到具体方向,可以随时拓展,就能很容易做好。
哪些能力是基础通用的?
学科方面:心理学、传播学、经济学、营销学、概率统计学、数学、计算机等等。
一些具象化的能力:比如搜索、写作、产品、营销、演讲、运营、沟通、编程等。
或者一些抽象的能力:思考、研究等等。
在这个过程中,还需要锻炼更重要的一种能力:学习能力——
能根据不同具体化、个性化场景,灵活【变通、拓展、改进】,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,获得效果。
详情可以参考这篇文章《如何学习才能一通百通?》
这些只是一个大方向,具体到某个专业名字,还自己去挑。这里就不深入了。
有个小技巧,买一些这个专业的书籍看一下,看看哪个专业的书籍,更能读进去,就选这个专业。因为选某个专业,就意味着要读大量这方面的书籍。能读进去,就能学的更深。——来自李叫兽。
一个原则就是:每个行业都会用到这种能力,就选这个专业。
3 其他不得不说的情况
(1)别选金融,除非家里有背景,有资源。
这点网上很多老师都讲过,有兴趣可以搜一下。
(2)别有压力,就算专业选错,也没啥。
那些基础能力,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自学到的。
(3)多读书,你的一切问题,书里都有答案。
读书,是增加经历的一种方式。
大学生对很多道理没有感受,就是因为经历太少。而经历这个东西,没法学习。但可以通过读书,通过读别人的经历,把自己代入进去,弥补这部分空缺。
所以,大学里的图书馆,是一个宝藏。
(4)培养一些良好素质
- 积极主动的态度
遇到问题,愿意主动搜索、研究、请教,而不是等别人来帮忙。
有这种态度的人,无论到哪里,都会被抢着要。
- 刨根问底的好奇心
看到不懂的知识,会自己思考:为什么会这样?怎么做到的?需要什么条件?我能做成吗?该怎么做?
有了好奇心,才更可能搞清楚第 1 点讲的原理。
- 自我驱动的热情
孤独、枯燥,重复,占学习路上 80% 的时间。
而且学习不是线性的,短期内看不到收益。
没有自我驱动的热情,等不到搞不清原理,练会技能,就放弃了。也谈不上看到复利拐点后的突飞猛进了。
这点也可以多读人物传记,看看他们有哪些素质,就说明这些素质有用,然后模仿他们就好了。
(5)专业和兴趣要区分开
专业,需要大量重复练习,是一件枯燥的事情。
一件事情感兴趣,和要把它作为专业,是 2 件事,要考虑清楚。
(6)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想写,但一次写完又不可能。
所以,就这样吧。如果有条件,可以让孩子加入我这个,进入另一个好的惯性中。或者有啥问题,找我提问。没什么真知灼见,有一些趟过的坑,可以参考一下。
4 小结
总结一下,就是——
1 先选城市,一线城市为首
2 再选学校,名校优先
3 最后是专业,通用专业优先